《音乐之声》PPT课件4学习目标1.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2.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3.理解文中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玛丽亚形象的方法。作者介绍勒曼(1888—1976),美籍德国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抒情斯宾托女高音之一。主要著作有《开始和发展》《不只歌唱》等。1902年发表了《我的歌唱艺术》一书,对她的歌唱体会进行了详尽的总结,在声乐界具有广泛的影响。背景介绍《音乐之声》讲的是发生在1938年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
《杨修之死》PPT课件5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故事的梗概,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复述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学习重难点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mdash
《范进中举》PPT课件12作家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父亲吴霖起,是一个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吴敬梓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关于背景资料《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
《香菱学诗》PPT课件7香菱身世香菱,本名甄英莲(偕音真应怜),是甄世隐的女儿。小时候生得极可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过了几年,侥幸遇到个“风流人品”的冯公子冯渊(偕音逢冤)真心正意地要买她,不料又碰到了薛蟠。打死了冯渊,生拖死拽地抢走香菱。香菱被薛蟠强买为妾后,被改名为香菱。当薛蟠外出经商时,香菱得以跟宝钗一起住进了大观园。后来在园子里,周瑞家的问她:“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在那里呢?
《智取生辰纲》PPT课件10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水浒传》主要内容把握杨志与晁、吴之智,了解杨志性格。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明暗线结合手法,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区别古今词义,理清线索分析人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做事用心用智深谋远虑的重要性。体会梁山英雄的智慧和勇敢。学习重难点1、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个性2、环境描写的作用。3、线索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作者简介施耐庵(1296~1371),名子安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长篇古
《枣儿》PPT课件5作者简介孙鸿 剧作家 1999年《枣儿》 荣获曹禺优秀话剧小品奖读课文,思考:1.如何来读老人与男孩,体会在不同场合人物不同的语调语速.2.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3.说说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 讨论全剧有几个人物?在出场上有何不同 ?全剧共有四个人物。两位出场:老人和男孩;两位未出场: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于老人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如何认识老人的心态?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枣儿小时候的事:儿子&l
《范进中举》PPT课件1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扎实掌握“腆”“带挈”等字词和重要文学常识,能准确掌握故事情节。2.通过合作探究,能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出主要人物形象,学会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的艺术。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民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自主学习1.独立思考,完成“质疑探究”部分的学习内容,列出问题的思路、要点。2.明确自己的疑问,以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3.学有余力的同学力
《枣儿》PPT课件6作者简介孙鸿,靖江戏剧小品作家。《枣儿》发表于《剧本》1999年第1期,获99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并囊括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时代背景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面临着严重的考验。日益强劲的现代化浪潮却无可阻挡地席卷着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迫使许多人不得不放弃他们熟悉的生活。《枣儿》等靖江戏剧小品以呐喊的方式对现代化带来的人性变异和感情淡漠提出了善意的批评,在此基础上又努力唤醒另一种沉睡中的思
《香菱学诗》PPT课件6《红楼梦》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续作高鹗。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曹
《乡愁》PPT课件6作者介绍作者是诗歌创作的灵魂人物,适当地了解作者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和内涵。对于本诗,在介绍作者的同时还要特别强调本诗的创作背景,即作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几乎隔绝,互不往来,让学生想象作者那遥望故乡而归不得的心情,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整体感知(1)诵读《乡愁》在诗歌的学习中,诵读学习法是一项很重要的方法,在诵读中才能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情感。首先由我来为同学们朗读全诗,要求同学们认真聆听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重音。(2)体会“乡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
《我用残损的手掌》PPT课件4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2、理解诗中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3、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有感情地背诵本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2、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 学习重难点1、研读诗歌,品味语言。2、感同身受地体会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3、理解诗中的艺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7知识引入艾青(1910--1995),诗人。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也是其成名作。“土地”“太阳”是其诗歌的主要意象。时代背景:《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作为诗人的艾青,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他说他“是作为一个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