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5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检查预习解释下列词语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正心:端正心思。修身:提高品德修养。齐家:整齐家政。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调别人。 提出问题一、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二、作者的观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6检查预习(1)、注音:丁肇(zhào)中 不知所措(cuò )(2)、释词: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求知,得到知识。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正心:端正心思。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整齐家政。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整体感知1. 朗读课文,回答导入问题。同学们找到造成这刚才那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了吗?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11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均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如《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等,表现出作者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风格简淡清新,是历来传诵的骈体文名作。感知文体: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学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PT课件5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批驳谬论的方法;2.体会尖锐泼辣的批驳语言;3.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作者简介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写作背景:这篇驳论文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九·一八”以后,东北沦陷,国民党的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却在北京等地多
《谈读书》PPT课件2走近大师培根 (Francis Bacon,1561-1626) 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随笔》共58篇是英国文学中首创。解决字词障碍读准字音:怡( )情 统筹( )藻( )饰狡黠( ) 诘( )难 要诀( )蒸馏( ) 劝诫( ) 滞( )碍吹毛求疵( ) 味同嚼( )蜡 个性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大家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ld
《五柳先生传》PPT课件9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田园诗,故有“田园诗人”之称。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表达对田园的热爱,揭露官场的黑暗。注音:嗜 辄 吝 褐箪 汲 俦 觞瓢 屡 娄 欤 翻译、学习时注意下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PT课件8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尖锐泼辣的批驳语言。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理解掌握批驳谬论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学习重难点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不求甚解》PPT课件“不求甚解”出处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马南邨、向阳生等。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沙合
《小石潭记》PPT课件12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习重难点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2、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3、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文体介绍“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
《不求甚解》PPT课件2作家作品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马南邨、向阳生等。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驳论文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可以分为两类,立论和驳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
《马说》PPT课件10“说”: 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与看法.是一些文人志士 对事对物有感而发,宣泄心中郁闷,托物寓意的一种体裁。“马说”即谈马、论马。作者与背景韩愈 (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任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PT课件7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3.掌握驳论文的思维流程4.培养学生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阅读思考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精读课文小组讨论诵读课文1—5段,讨论探究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2、第4段有一部分加点的文字,反动派删掉它说明了什么?品读6—8段,讨论探究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