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PPT第一部分内容:写作背景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掉了脑袋。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
《记承天寺夜游》PPT下载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怀……调动你的语文积累,说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 记承天寺夜游PPT,第二部分内容:走近作者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ldqu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12走近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出生于四川眉山,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 。才华横溢的苏轼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词----苏辛:苏轼 辛弃疾诗----苏黄:苏轼 黄庭坚书法---宋四家: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一读课文,知内容: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11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2.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是北宋豪放词派代表,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学指导1.第一遍读课文,试着出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陌生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识记、积累生字词。2.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注意朗读技巧,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3.同桌互相听读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9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能正确理解、翻译课文。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苏轼(1037__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写作背景宋神宗时,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招致政敌的弹劾。其政敌以东坡有讽刺新法的诗句为由,以“诽谤朝政”的罪名将他捉捕入狱,让他险些丢了性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8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在诗词、散文方面有巨大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背景介绍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10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2、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背诵全文。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走近苏轼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5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小结:苏轼遭遇“文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7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4教学目标:1、多角度多层次理解文章的中心。2、培养学生乐观旷达的人生观、健全的人格以及笑对人生的积极心态。写作背景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找出作者笔下的景物,体味作者寄托的情感。月光&ra
《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PPT课件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苏轼是著名的诗人,他同宋代的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又是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的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苏轼还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