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PPT课件第一部分内容:明清时期对抗外族侵略1、抗倭 16世纪中期代表人物:戚继光、俞大猷2、收复台湾代表人物:郑成功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3、反抗沙俄入侵代表人物:康熙皇帝(1)事件;雅克萨之战(2)结果;清军胜利,签订《尼布楚条约》(3)意义;彰显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打击外族侵略的决心,也反映了清政府保家卫国,维护主权的史实。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PPT,第二部分内容:明清时期对少数民族措施明修长城明
《农耕文明的繁盛》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PPT第一部分内容:农业的兴盛在农业社会,人口的大量增加会带来什么问题呢?你认为当时农业的哪些进步有助于缓解人口大量增长带来的粮食紧张问题?1.多熟制的种植制度。2.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3.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引进农作物的意义?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增加粮食产量。改善饮食结构。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料,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 农耕文明的繁盛PPT,第二部分内容:手工业的发展1.手工业繁荣:①棉纺织业推向北方,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PPT第一部分内容:回望“盛世余晖”说说“乾隆盛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资料1 乾隆中期,清政府在有效抵御沙俄和西方殖民者入侵基础上,平定天山南北的叛乱,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1.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资料2 乾隆时期,精耕细作技术和高产作物的种植得到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这使得中国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仍然能以大约9亿亩的耕地养活3亿左右的人口,长期保持国家安定和
《皇权膨胀》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PPT第一部分内容:明朝强化君主集权的举措(一)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二)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朱元璋为什么要罢丞相?①是秦速亡的原因②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根源③相权过大,威胁皇权,为了强化皇权(根本)废除丞相制度1、背景:2、措施: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3、影响: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PPT第一部分内容:世界文化名人——李时珍东方医学巨典李时珍花费27年功夫,写下了几百万字的笔记,经过一遍遍修改,到61岁那年,终于写成医药大典,巨著《本草纲目》。这部书在他逝世以后才得以刊印。《本草纲目》所用时间:27年所含内容:1892种药物附药方11000多则插图1160幅所享盛誉:“东方医学巨典”。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PPT,第二部分内容: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PPT课件第一部分内容:明朝科技发展的原因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科学家。P18第一段背景资料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中的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是可以“久服延年”的,因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提出了&
《农耕文明的繁盛》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PPT课件第一部分内容:农业的兴盛精耕细作15世纪以来,中国人口不断增长,到19世纪初,中国人口超过3亿,占世界总人口三分之一。1.多熟制的种植制度。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说说为什么四个流域的农作物熟制不一样?2.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3.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引进新品种的意义?这些新品种为粮食增产开辟了新途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15世纪以来中国因人口不断增长带来的粮食紧张问题。 农耕文明的繁盛PPT,第二部分内容:手工业的发展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PPT第一部分内容:文字狱对这种“捕风捉影”的事,你知道多少?文字狱: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明朝时开始出现,到清朝发展到了极限。明朝的文字狱有一个诗僧名来复,一次朱元璋召见他,并与共饭。饭后他写诗谢恩。诗云:淇园花雨晓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阙下彩云移雉尾,座中红茀动龙光。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颂陶唐。朱元璋见诗大怒,下令杀了这个和尚。僧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PPT课件第一部分内容:进步思潮:明清之际的社会背景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明:废丞相 清:设军机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明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江南)思想:文化专制,思想控制加强明清:文字狱和八股取士背景明请之际,统治阶级极端腐败,正统礼教遭到怀疑。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进步思潮的出现(一)明朝晚期“异端”思想家李贽李贽的思想主张(1)否定孔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PPT第一部分内容:看图比较对比明朝疆域图、清朝前期疆域图,看看有哪些变化。对比上面清朝疆域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找找其中的异同。相同点:基本版图相似,台湾等地一直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同点:清代疆域更为辽阔、广大,今天的中国地图上已经没有北部的乌里雅苏台及东北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疆域范围缩小。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PPT,第二部分内容:抵御外来侵略明清时期,中国成功抵御了哪些外来侵略者?抗击倭寇:倭寇收复台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PPT第一部分内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背景:①明清之际统治阶级极端腐败,正统礼教遭到怀疑(政治背景)。②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思想背景)经济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李贽对君主专制的抨击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他26岁中举,由于不拘于官场和礼教的束缚,所以为官20余年辗转各地任中下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