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化PPT课件2“斯大林模式” 有哪些严重的弊端?第一 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 于落后状态;第二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 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 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 1.赫鲁晓夫改革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二十大&rdq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化PPT课件温故知新1、“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什么?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有哪些?一、赫鲁晓夫改革随着斯大林晚年身体逐渐衰落,和思维方式日趋偏执,他的决策对苏联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加深、“斯大林模式”这个僵化的体制已经成为苏联继续发展的障碍。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变,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进行改革“秘密报告”:报告很大胆,后果很严重。1956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化PPT课件4一、赫鲁晓夫改革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参考资料:1、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人均产品和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建成共产主义社会”。2、赫鲁晓夫看到美国种玉米对发展畜牧业收益甚大,于是强行要求在苏联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由于玉米是干热气候作物,而苏联很多地区日照量不够,玉米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化PPT课件3课程标准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和苏联解体的基本史实,进一步分析和探索苏联解体的原因。知识与能力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通过对苏联解体过程的分析,学会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的趋势进行思考,学会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