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根火柴》PPT课件4可可西里山,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藏语意为“美丽的少女”。位于青海与西藏境内,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一半,被称为“人类生存的禁区”。它是世界上第三位、中国第一位的无人区。有一次,我国科学考察队员在这里突然遇到了暴风雪。(1)暴风雪 恶 劣 零下37℃ 稀 薄 肆 虐 裹 挟(2)跌 激动不已 遗 憾 骤然紧张
《最后一根火柴》PPT课件3初读感知1.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应怎样分段。2.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3.找出本课的多音字读一读认一认凸(tū) 凹(āo) 蜷(quán) 萦(yínɡ) 虐(nuè) 峙(zhì) 臃(yōnɡ) 磷(lín) 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在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在第二、三、四、五自然段中,找出危机不断加深的描写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说一说。讨论这最后一根拯救
《最后一根火柴》PPT课件自读提示:1.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思考:课文说的是谁?干了一件什么事?自学提示:1 当时这6个人在可可西里遇到了什么困难?2 这最后一根火柴是怎样点燃的?请你找到细节描写。 交流:1.在这激动的时候,你最想说什么?你最佩服谁?2.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危机和困境,你应该怎么做呢?作业布置采访父母,请他们谈谈自己亲身经历危机或困难时所采取的态度和办法,写成周记。关键词:最后一根火柴教学课件,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三年
《最后一根火柴》PPT课件21、默读课文一二自然段。A、抓住这句描写环境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对比分析、合作讨论法)(让学生用对比生活感受温度的低.、感受环境的恶劣,这样就能轻松地走进文本进而去感应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2、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复述文章大意。(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复述让学生对内容更熟悉、大意更了解、思路更清晰。) 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分组朗读法)A,找出文